2024年11月29日,成都市第三批校长发展基地校开放周活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教育集团首届教育研讨会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第17届教育研讨会数学学科研讨活动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学术一厅如期举行。莅临本次数学学科研讨会的嘉宾有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数学教研员黄祥勇,成都高新区中学数学教研员黄朝宇。
课堂展示
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学校 苏芋妃
授课课题: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翻折问题》
苏老师以折纸视频导入,再通过折叠实验观察折痕与边的交点位置,深入探究勾股定理在长方形中的应用问题。整堂课设置了“一折”“二探”“三创”“四用”四个环节。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分析问题、添加条件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思维由特殊到一般的进阶发展。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任晓
授课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问题解决策略:归纳》
任老师以丰富多彩的低多边形图片导入,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低多边形图案。整堂课按波利亚“理解问题”“拟订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四个环节展开,从探究长方形内所选取的点的个数与分割的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入手,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并交流展示,再类比研究了多边形为三角形时的分割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充分,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提升了思维层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微分享
来自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刘翠翠老师,基于智能研修平台数据对苏芋妃老师的课堂进行分析。刘翠翠老师从课例分析的一般策略出发,通过学情数据和课堂真实呈现、“AI”的教学行为、S-T曲线、Rt-Ch图,三大曲线和关键事件的切片等方式对课例进行整体分析。刘翠翠老师认为,该课堂实现了高质量的课堂创生,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空间感,提升了思维能力。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周丽君老师,从“目标-措施”关系分析的角度对苏芋妃老师的课堂进行复诊。周丽君老师通过AI、切片、举证等方面总结了课堂的亮点:立足“问题驱动”,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助力目标的达成;“自主创生”,促进核心素养形成;通过精准的教学指导与评价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来自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徐丹老师,从AI辅助下的课堂观察角度出发,对任晓老师课堂的中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课堂场景数据、四何问题分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徐丹老师认为,具有层次的问题设置能助力目标的达成;立足任务驱动,能促进核心素养形成;精准的教学指导与评价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梁艳华老师,结合AI数据,利用S-T曲线、课堂曲线和课堂评价中的学生行为对任晓老师的课堂进行分析。梁老师指出,本节课学生对教师指令的执行性较强。能够看到老师平时对学生的培养非常到位。
专家点评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数学教研员黄祥勇老师,带来主题为“数学教学中数智赋能”的讲座。黄祥勇老师与两位课堂展示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对两堂课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黄祥勇老师分析了结构化的三条线:学科知识的结构化、认知结构的结构化和教学逻辑的结构化。指出数学老师要从教学视域走向课程视域,基于教材,超越教材;要从教师立场走向学生立场,进行精确的学情分析,既要拥抱大数据,也要注意大数据不能代替教师的学情分析;要从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新的生成。最后,黄祥勇老师提出了对数学老师的期望和要求:数学老师要有研究数学,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的精神。
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与期待,相信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每一间教室都能成为启迪智慧、孕育创新的摇篮。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数智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共同书写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而不懈努力!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太阳集团tyc9728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