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数智时代课程变革的新模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11月28日,成都市第三批校长发展基地校开放周活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教育集团首届教育研讨会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第17届教育研讨会之“课程教学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分论坛成功举行。
分论坛由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松梅老师主持。刘老师首先隆重介绍了莅临本次分论坛的嘉宾,并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课程教学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次集中研讨,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度思考。
嘉宾分享
西南大学附中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课程创新部主任苏翔以《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进行分享。苏老师首先展示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科技教育概况,作为全国十佳科技创新学校,学校一直为学生提供科技筑梦的平台,学生从多方面通过科技活动成就自我。接着,苏老师列出了近年来关于科学教育的文件,谈到学校结合国家政策开展科创课程的切实行动:第一,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科创技能、实施科技实践与创新、孵化创新成果四个方面,展示了学校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中的特色案例与实际行动。第二,从纵向和横向分享大中小一体化的科学教育探索。第三,组建科技教育团队,以团队形式促进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第四,实现科技竞赛专项负责制,丰富科学教育师资。最后,苏老师从科技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未来进行展望。
西安高新一中科创中心主任韩恭恩,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出发,进行《为时创新,育科技英才》的主题分享。韩老师谈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性,围绕学校“为时创新,人尽其才”的校训提出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在科创课程开设方面,他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等,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在实践活动方面,韩老师展示了学校的系列科技活动,如:学生专利申请、航模与无人驾驶拓展课、明日科学家活动等,展现了学校通过科技活动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成效。
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满天,作主题为《共享理念下推进区域科技创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分享。满所长从天府新区科创教育发展概况出发,聚焦科创教育的五大问题,探讨区域科技教育发展的路径。首先,锚定实践育人,加强科学教育。亮点在于通过实践活动加强科创教育落地实施效果,依托科创教育导向突显区域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其次,完善推进机制,共计顶层规划。从明确发展方向、细化共享机制、制定行动计划三个方面,提出四川天府新区在科创教育中的具体举措。然后,共建课程体系,确保教育效益。将课程体系分层,以做实基础课程、做亮拓展课程、做专研究课程为主,构架区域科创课程体系。接着,搭建多元平台,共助教师成长,为区域教师搭建师培体系。最后,坚持协同攻坚,共创区域品牌,展现区域师生科创成果。此外,满所长还对当前的科创教育重点工作进行梳理,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思贵以《打造全维育人生态,赋能创新人才成长》为题作了论坛交流。陈校长谈到了从学校管理方面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第一,高位谋划,构筑全维育人的顶层蓝图。坚持1个发展定位、实施2大发展模式、推进3大发展重点、做实5大发展支撑、夯实学校发展7大路径,确定“12357”发展战略。第二,协同推进,落实全维育人的深度实践。以创新育人氛围、专业育人队伍、全员育人机制、多维课程体系、问题驱动教学、科普教育平台、多元评价为例,展现学校的育人实践过程。第三,实施七大行动,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行动计划和培养体系两方面,梳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展现出学校成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副主任、教研组长夏小刚以《指向素养提升的高质量科学教育——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实践探索》的主题进行了分享。夏老师结合实际案例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学校高质量科学教育的实施路径。第一方面,奠定基础,培养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学校“四色”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第二方面,聚焦关键,整合科学类课程,展示信息科技、生物、地理等科学类课程的体系,提出学校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内容。第三方面,实践参与,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提出学校结合学科实践、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具体实施案例。第四方面,价值引领,优化系列化科普活动。学校通过专家、优秀校友的引领,结合科创活动,拓宽学生科学视野。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学校从学习空间与家校社协同出发,构建科学教育新格局。
专家点评
成都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鑫燚教授,结合五位分享者的内容进行了深度点评。他首先回归分论坛主题:课程教学的变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一切课程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并围绕育人的需要开展教育教学。然后他带领大家思考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结合布鲁姆六层目标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接着,他从课程实施方面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指向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达到高阶思维培养的目的,从而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最后他指出从课程定位方面出发,老师们要理清科创课程与科学课程不同的课程目标,研究不同样态的课程体系。周鑫燚教授的深度点评,为课程教学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实践路径。
颁发聘书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副校长郑刚老师主持专家聘任仪式。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校长石敏老师为周鑫燚教授颁发“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及人工智能教育指导专家”聘书。
随着专家的精彩点评和指导,本次“课程教学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分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嘉宾们的分享和专家的点评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改革思路,也为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持续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创新,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培养更多的优质创新人才。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太阳集团tyc9728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