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成都市基于“双新背景下的陆地和海洋研究课展示及课标教材解读”地理教学研讨活动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承办。参会人员为成都市初中地理教师与高二年级地理教师。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缪辉辉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深蓝探秘,深耕课堂
01
李巍老师紧扣新课标、新教材,匠心独运地呈上一堂题为“深蓝之下”的地理展示课。这堂课深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世界的地形》,于常规中辟蹊径,为学生开启海底神秘大门。课堂之上,科学探索史的画卷徐徐铺展,往昔科学家逐梦深蓝、勇解未知的故事,化作精神火种,点燃学生求知热情,悄然在他们心间埋下勇于创新的种子。动手实践环节更是别出心裁,学生们以超轻粘土为“笔墨”,勾勒海底地形轮廓。在指尖摩挲间,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深度掌握海底地形类型与特征。这一环节不仅锻炼并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与观察能力,而且通过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更加精准地聚焦于学生的学习历程与成长轨迹。
整堂课设计新颖不落窠臼,条理明晰层层递进,从知识汲取到情怀厚植,激发学生心底对海洋的敬畏与热爱。更似号角,鼓舞他们未来投身海洋事业,续写人类探索自然的壮丽篇章,尽显地理教学的魅力与担当。
解读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
02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作为中学地理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指导教学实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蔡璐老师,针对2022年版的这一新课标,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深刻揭示了其对中学地理教育的深远影响。
蔡璐老师谈到,新版课标从国家教育战略的高度,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科学优化,其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蔡璐老师特别聚焦于《陆地和海洋》这一关键教学内容,通过新旧课标的细致对比,生动展现了新课标在指导教学实践方面的显著进步与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蔡璐老师结合李巍老师的“深蓝之下”教学案例,从地理新课标要求进行了深度剖析。她不仅阐述了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还展示了具体而实用的教学方法,生动诠释了新课标如何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实施。这一案例不仅丰富了教学思路,更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蔡璐老师对新课标的细致解读,无疑为参会教师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窥见新课标引领下的地理教学新风貌,同时也为他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解读新教材,践行双新理念
03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地理教研组长乔森老师,就新教材“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的章节架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聚焦于该章节的课程精髓与教学核心议题。他从课程标准的实施角度出发,细致入微地阐述了如何借助新教材每章节的课文、地理图表及互动活动,不仅精准达成教学目标,而且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乔森老师进一步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展现了新教材在逻辑构建、科学严谨性以及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显著提升,强调教材设计的合理性与变革性。他还从教材图文编排中,敏锐捕捉到新教材蕴含的美学教育、科学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教材编写的多维价值。
结合成都七中初中地理教研组的实际教学探索,乔森老师分享了若干利用新教材提升地理教学成效的成功案例,生动诠释了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智慧与创新路径。
乔森老师的发言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具有较强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与启发,促进了教学智慧与灵感的交流共享。
市教研员精彩点评
04
最后,成都市初中地理教研员杨远双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点评。杨老师再次强调了深入学习和透彻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基石。
针对李巍老师精心设计的“深蓝之下”展示课,杨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杨老师以李巍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例,指出教育的真谛远远超越了仅仅对地理事物的简单认知、观测和归纳。杨老师要求教师们勇于跳出教材的束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深刻感悟,并自主总结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更深入地研究新课标、新教材,践行双新理念,更好地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太阳集团tyc9728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