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教育事业的希望。他们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为校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了更好的践行教育家精神,奋力书写青春篇章,助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亦为了倾听青年教师成长的声音,进一步巩固总结学校教育研讨会的学习成果,持续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10日下午在天环、锦城两校区同时召开了青年教师座谈会。
为深入了解并关心每位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两校区全体行政干部通过分组交流与集中总结相结合的形式,全程参与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为青年教师营造了一个自由畅谈的交流环境,旨在汇集青年智慧,凝聚青年力量。
一、灼灼璞玉,可琢可磨
青年教师踏上三尺讲台,开启他们的教育之旅。在摸索中探寻教育规律,于细微之处领悟育人真谛。他们以勤勉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教学工作,用真情关爱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因此,在青年教师的分享中引发了思考与共鸣。
关键词一:教学相长
“每一次备课、每一堂课都是自我提升的机会。”很多青年教师如是说。他们谈到在准备汇报课的过程中,自己需要不断查阅资料、更新知识体系,这不仅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拓宽了思维视野。青年教师还普遍认识到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性。每次课后,他们会认真回顾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记录下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愿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与学生们一起成长。”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是青年教师们践行“教学相长”理念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二:同侪互助
无论是青蓝相继的师徒结对,还是集思广益的集体备课,都让青年教师感受到了七初团队的坚实力量,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在师徒结对中传承经验与智慧,师傅不仅是青年老师在教学工作上的导师,而且是生活中的朋友;师傅既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向徒弟传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又给予青年教师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缓解他们的压力和焦虑,使其获得归属感。在同侪互助中共同进步与创新,青年教师有感于七初团队精神培养,能让彼此之间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更容易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关键词三:教育家精神
在教师培养方面,七初坚持以“四有”好老师为指引,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育家型教师。在刚刚结束的学校教育研讨会中专门设置了“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发展”分论坛,很多青年教师参加了此论坛并产生诸多启发。青年教师认为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教育家精神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过程。大家表示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要让教育家精神切实转化为真实的行动路径,时刻鞭策自己保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不断锤炼教学技能、积累教育经验。
关键词四:珍惜平台
虽然开学不过三个月,但很多青年教师已经走出校门,在区级、市级赛课精彩亮相,既是锻炼,也是能力证明,当N个一等奖收入囊中,青年教师在喜上眉梢时更深感工作平台的重要性:“站在巨人肩膀,让我们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七初为每个新入职教师提供系统化培训,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学习共同体,帮助他们快速地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并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项学习和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五:拥抱新技术
身处AI智能时代的青年教师对最新技术的课堂应用抱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大家就本年度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教育强国建设:数智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进行总结思考:“在观摩年会献课和自我磨课中,感受到七初的数智赋能和创生课堂之间紧密联系”“智慧黑板实时投影、订正,AI参与课堂,思维导图梳理,让课堂更有趣,促进了学生思维培养”“理想化的数智化课堂需要信息技术支持,但要关注数智化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青年教师主动拥抱新技术,不仅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
二、踔厉奋发,未来可期
我们深知青年教师是学校建设的有生力量,因此始终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置于重要位置。在集中交流阶段,各参会的领导对青年教师的进步予以肯定,对困惑予以解答,对未来寄予指导展望。
吴旭光副校长希望青年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继续磨砺专业能力,同时要永葆自身的正气,人民教师在育人上“正”字要写好。
郑刚副校长激励青年教师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孩子,用爱感化孩子,而学校后勤团队也愿意为每个青年教师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与关爱。
孙余副校长认为保持教师职业热爱的要诀是用纯粹的感情去面对学生、家长、同事、学校,而面对教育还要巧用智慧,唯有不断沉淀,才能逐步提升。
邱兴华专职副书记强调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教师职业的敬畏,青年教师的当务之急是站稳、站好讲台,善用家校沟通合力。
石敏校长在座谈会中细心关怀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需求,询问大家需要学校提供哪些具体支持,并表示学校工会和团委将作为青年教师的坚强后盾,为大家的发展和工作提供全力支持。
最后,李笑非书记以“凝心”与“成长”做总结。她阐释了选择与付出的内在联系。一旦选择成为教师,就意味着要承担这份职业的付出。李书记用“破茧”与“借力”形象描述教师的成长轨迹。每位教师都会经历一段破茧而出的过程,充满挑战且艰辛,七初团队会为新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太阳集团tyc9728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