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积极推进新课标的实施,着力强调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通过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实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范式。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鼓励学校以真实问题和实际情境为载体,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2024年11月29日上午,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第17届教育研讨会“教育强国建设:数智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跨学科学习展示分会场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录播教室进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田爱丽,成都大学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静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究所所长徐伟,成都市音乐教研员李萍莅临指导。本次活动由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万里航老师主持。
智启农业新篇,护航粮食未来
生物组敬晓倩老师和信息组肖玲老师带来跨学科主题学习《数智赋能农业增产》。当今世界粮食安全正遭遇多重危机,但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希望。结合这个真实问题,两位老师设计了以“数智赋能农业增产”为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本节课中,同学们化身为农业研发工程师,通过AI技术,探索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并利用编程控制培育箱中的环境因素,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在他们心间种下守护粮食安全、勇攀科技高峰的理想种子。
解读外来食料,串起岁月食光
历史组廖莹莹老师和地理组张芯瑜老师带来跨学科主题学习《异域风味记——外来食料作物的前世今生》。本节课以外来食料作物探索为主线,分为“寻根问源:外来食料作物何时而来?”;“绘图溯迹:外来食料作物从何而来?”;“求同存异:外来食料作物何以为家?”;“焕发新生:外来食料作物何以续章?”四个部分。同学们时而沉浸于历史故事,时而钻研地理奥秘,在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中,拓宽了知识边界,收获了对世界文化的新认知,更深刻领略到跨学科学习带来的独特魅力。
AI 妙笔谱曲,奏响青春班歌华章
艺术组杜森老师巧用智能技术,带来《AI 音乐探索:班歌智创》。本节课紧扣学生艺术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以班歌即兴创作为轴展开教学。课堂上,同学们变身创作者,将青春活力注入音符,奏响风格多样、饱含情谊的班歌,演绎别样艺术精彩。智能软件作为 “得力助手”,助力音乐编创,化解技巧难题,挖掘更多创意可能。同学们借此收获创演欢乐,用作品展现音乐之美,奏响 “蓉城之音”“中国之声”,于旋律间绽放无限潜能,为校园艺术添彩。
专家点评
成都大学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的陈静萍博士就当前话题,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她强调,未来教育要强调“人”的主体性,不仅培养学生的理性、推理与逻辑思维,更应注重感知、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陈博士提到,未来教育应聚焦沉浸式体验、高阶思维、开放反思等方面,帮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同时创生新的核心素养。接着陈博士对三节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给予高度评价,课程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跨学科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学生从多学科的视角系统地看待世界,并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创造性地提出新问题,极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陈博士还特别建议,未来跨学科项目式课程设计可加强课程前后衔接,要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工具的不可替代价值,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精确地与人工智能互动,提升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陈静萍博士以专业的评价和实用的指导,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方向。
随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究所所长徐伟,成都市音乐教研员李萍针对《AI音乐探索——班歌智创》一课做简要点评。
李萍老师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点评了音乐《AI音乐探索——班歌智创》一课,认为该课例展示了AI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音乐学科,在挖掘音乐的多样性表现的同时,呼唤起学生对音乐、对美的朴素而本质追求。李萍老师强调,学生在跨学科课堂中的学习成果不仅仅是知识的体现,更是情感和思维的升华。她还指出,尽管信息技术赋能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仍需紧扣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并确保各学期阶段教学目标的落实。
徐伟老师认为,作为“班歌创编”这一切入点本身具备了丰富的校园生活背景,具有增强集体感和展现学生对班级热爱的真实性。通过对音乐创编基本要素的感知,学生可以借助AI软件在创作班歌歌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个作品,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还推动了新时代美育与科技教育的深度融合。跨学科技术融合对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顾这场跨学科之旅,我们认识到,当学科边界被打破,知识不再是孤立的 “岛屿”,而是相互连通的 “大陆”,其产生的教育合力超乎想象。学生们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全方位磨砺,跨学科学习成为滋养他们成长的 “肥沃土壤”,助力他们扎根现实、瞭望世界,绽放无限可能。展望未来,跨学科学习已然成为七初坚定迈进教育前沿的铿锵步伐。七初人会持续挖掘各学科蕴藏的融合 “宝藏”,围绕社会热点与学生成长需求,精心谋划系列跨学科课程体系。秉持教育初心,让每一位学子在知识融会贯通中,磨砺适应未来社会复杂挑战的 “利剑”,成长为兼具深厚学识、创新能力与广阔视野的栋梁之才。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书写新时代教育的辉煌篇章。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太阳集团tyc9728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