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个体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课是七初“是范”课程体系中的拓展类课程,旨在以学生兴趣和个体需求为中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拓宽学习渠道,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
岁月悠悠,新篇始启。2024年9月,成都七中初中学校2024-2025学年度活动课启动会分别在两校区顺利召开。天环校区活动课总辅导员敬晓倩老师和锦城校区活动课总辅导员彭娅林老师分别主持两校区启动会。
一、凝练经验,沉淀智慧
在复盘过往的收获与挑战中,我们汲取力量与智慧,满怀信心地迈向未来,共同开启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新篇章。
天环校区活动课总辅导员敬晓倩老师梳理了上一学年的活动课,课程涵盖科技创新、艺术创作、人文关怀及国际视野等多元领域的创新课程,同时深化了学科内容,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探索未知。此外,专业课程的开设也助力学生实现从兴趣爱好者到专业级选手的跨越,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师生间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成效的课程体系。
锦城校区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原活动课总辅导员李巍老师分门别类地对上一学年的活动课进行了总结,锦城校区活动课总体呈现出选题方向更加多元、学习方法更加多样、研究成果更加精彩、学生主体性更加突出等特点。新学年将从明确课程目标、聚焦“双新”理念、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课程的细化和完善,进一步塑造七初活动课品牌。
二、碰撞灵感,共话心得
经验分享不仅能为他人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发,也能促进自我反思和深化理解。两校区四位老师分别就上一学年自己所开设的选修课和社团课进行了心得分享。
天环校区生物组杨欢老师开设的社团课——《AI火星太空农场》,旨在通过模拟火星环境,结合生物学、农业学、计算机科学等跨学科知识,探索高效种植作物、管理物料资源、寻求科学本质的可能性。该课程不仅充分体现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魅力,更引发了学生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深刻思考。
天环校区艺术组孟菲老师融合创意与美学打造的选修课——《平面设计》,巧妙地运用Adobe Photoshop等主流设计软件,以培养实操技能为抓手,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语言。通过有机结合学校活动、传统文化等,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无限的图文编排创作,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艺术素养。
锦城校区物理组徐莹莹老师基于新课标和新教材确定了选修课《神奇的物理世界》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通过丰富的跨学科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课程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跨越,最终实现“从学科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总目标。
锦城校区信息组詹镜老师立足学校“慧创”信息科技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了社团课《玩转机器人》。该课程以机械搭建和软件编程为核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和计算思维;以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为载体,通过竞赛的方式搭建学习平台,激发了课程活力,促进了学生高质量的生成。
四位优秀老师分享的活动课开发心得,助力了开课教师们更新课程理念和丰富课程内容,为本年度七初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明确要求,提质增效
天环校区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万里航老师和锦城校区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朱思多老师均以时间为轴,就本学期活动课的安排与规划,明确方向和作出指导。万老师特别强调,课程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探究水平和思维拓展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朱老师指出,指导老师应做好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为学生带来多元且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两位老师均建议指导老师们合理设置课程评价标准,以多维、科学、公正的方式评估学生学习成效,并注意保存过程性资料,为课程优化和学生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四、提灯引路,领航定标
多元开放,以“是范”课程培育时代新人。为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学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教育教学新范式。
学校副校长吴旭光老师从课程意义、开设依据、内容要求、实施策略等方面为开课老师们进行了深度解读和高位引领。吴校长谈到,活动课赋能师生共同发展,促进智慧共生,课程的开发实践要找到“延续经典”和“突出特色”的平衡点,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可持续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后,吴校长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四个核心要求:强主体、强思辨、强责任、强实践,希望师生在活动课中实现教学相长。
天环校区课程教学中心主任朱文英老师在总结启动会时指出,活动课不仅是推动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的坚实平台,更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与专业能力提升的“行动1+1”。朱主任还进一步阐述了活动课的发展愿景,即构建一个校内外、国内外多维共建的有机体系,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师生进行双轨互补、融通拓展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与可持续发展。她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拥抱变革,勇于创新实践,共同书写活动课教育新篇章。
在七初,我们不仅见证了“是范”课程体系的勃勃生机,更感受到了每一位教育者对卓越教育的不懈追求与深情奉献。新学年,七初人将继续深耕特色课程沃土,秉持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用课程启智,以课程润心。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太阳集团tyc9728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