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教育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为响应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号召,并顺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趋势,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与锦城校区于2025年3月18日同步启动第17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旨在通过学为中心的深变革,打造数智融合的新课堂,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数智赋能·课堂革新
天环校区信息科技中心夏小刚副主任作主题为《AIGC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与思考》的分享,人工智能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成为教学场景中的革新工具。夏主任通过分析时代发展、分享创新案例,阐述了AIGC赋能教师的具体路径,展示了AIGC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AIGC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为教师更好地应对技术赋能下的教育变革,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锦城校区信息科技中心郑长宏主任作主题为《AI 时代的教学智趣》的分享。郑主任剖析了当下的时代变局,让教师们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引发的巨大变革。他请数字人荀子讲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详细阐述了 AIGC 在教学场景中的独特价值,并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教学及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多样应用实例,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为教学带来的便捷与创新可能,为大家在教学中运用 AI 技术打开了新思路。
磨课淬炼·团队共进
天环校区道德与法治组楚谨伊老师从磨课淬炼、团队共进、自我觉醒以及智能工具四个维度,分享了参与赛课的感受。强调从初步构想、遇到困难、再到突破重围,并将AI工具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在解构与重构中触摸教育真谛的过程,更是凝聚团队智慧,共同成长与进步的契机。此外,楚谨伊老师还强调,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师塑造学生,而是让那些照亮过人类的星辰,经由教师的传递,继续在年轻的生命中闪耀。
天环校区物理组李思雅老师以“时间酿酒,余味成花”为主题,分享了参与研课赛课的意义,以及AI技术如何为教育赋能的实践经验。李思雅老师强调,研课赛课是教师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能够相互汲取智慧,突破自我,稳定内核,实现专业能力的飞速进阶。同时,利用AI数据进行观课分析,让教师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课堂结构,调整教学行为,使课堂更加高效,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锦城校区青年教师代表艺术组的敬业佳老师以《以赛促教,成长无界》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赛课经历。她提到,在赛课过程中经历了 8 次磨课,每一次磨课都是对自我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打破认知茧房,在否定中重建教学理念与方法。正是这样的磨砺,让她实现了教学能力的质的飞跃,深刻体会到赛课不仅是展示教学成果的舞台,更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
锦城校区青年教师代表艺术组的敬业佳老师以《以赛促教,成长无界》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赛课经历。她提到,在赛课过程中经历了 8 次磨课,每一次磨课都是对自我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打破认知茧房,在否定中重建教学理念与方法。正是这样的磨砺,让她实现了教学能力的质的飞跃,深刻体会到赛课不仅是展示教学成果的舞台,更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
赛课规范·技术融合
天环校区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吴智伟对青年教师赛课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以学为中心深变革·数智融合新课堂为研究主题,采取智能研修的课例研究模式,切合主题,展示个人特色和风采,规范教案的撰写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备课、上课、评价环节中有效应用智能技术,做好学科课堂教学高质量研究,充分凸显“创生型课堂”的四个核心要素——学、思、创、生。希望老师们在活动中深入研究,打造高质量课堂!
锦城校区课程教学中心郭萍主任对青年教师赛课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她强调,本次赛课要紧扣 “学为中心深变革,数智融合新课堂” 的研究主题,借助智能研修平台开展研究。在总体要求上,教师们要注重教学设计与主题的契合度,充分展现个人教学特色。具体到备课环节,要求教师运用智能技术整合教学资源,精准分析学情;磨课环节要深入研讨,优化教学方案;听课评课环节则要借助智能工具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
寄语励新 携手同行
学校副校长朱文英从赛课成长、深耕课堂、拥抱技术三个方面鼓励青年教师的学习和成长。赛课是青年教师锤炼教学技能、展示教学风采的重要平台。青年教师们要敢于挑战自我,通过赛课不断磨砺自己,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同时,要深研双新,深耕课堂,不断探索学为中心深变革,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不断成长。同时,朱校长希望青年教师们要积极拥抱技术,探索AI,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吴旭光副校长对本次赛课活动给予指导,他强调,全体教师要聚焦教学研究,积极变革教学模式,利用数智技术赋能教学,提升教学效益。赛课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应珍惜这次机会,通过比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打造高质量的数智融合新课堂,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学校党委书记李笑非强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不是选做题,而是必答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面对AI时代的浪潮,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学习、掌握和运用AI技术,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们要坚守育人初心,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勇于尝试适应AI时代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每一堂课的生成,都是一场智慧与灵感的盛宴,在这方寸讲台之上,每一份付出都是对美好的追寻,每一份努力都是对真理的致敬。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太阳集团tyc9728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