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9月19日,由成都市教育学会、成都市地方志学会和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以史为鉴 望见未来”学校志鉴编修公益培训会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顺利召开,70多所学校10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旨在通过培训,推动全市各类学校志鉴编修,提升编纂技能,提高志鉴质量,积极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职责。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左华荣主持会议。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领导及省市志鉴专家出席会议。成都市教育局与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于2023年12月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成都教育志鉴编纂工作的通知》(成地志办函〔2023〕2号),为推进全市教育志鉴大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党委书记李笑非致欢迎辞。李书记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李书记谈到,每个学校的办学历史都承载着其独特的精神文化,是引领学校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编纂校志,不仅是为了回顾过往,更是要以史为鉴,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照亮前行之路。作为首批参与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牵头组织的“学校史志鉴编修共建”学校,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将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完成学校校志编修工作,努力开创学校教育发展新的局面。
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敬仕勇,成都市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欣,以及成都市教育学会会长赖石梅分别发表讲话,强调编修校志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化工程,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和把握编修校志对研究学校历史,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下一步编纂工作提出要求。
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党委书记赵泽高、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二中党委书记刘锦、成都石笋街小学集团党委书记张友红等学校代表,分别分享了各自学校在编修学校志鉴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会上举行了签约仪式。首批18所中小学校上台签约,正式成为成都市教育志鉴编修共建学校,他们将在专家的带领下,启动和开展学校史志鉴的编修工作。首批共建学校来自成都市不同的(区)市县,既有建校历史悠久的老牌学校,也有建国后新建的学校,有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也有职业中学代表。他们将在志鉴专家指导下,启动学校志鉴编修,以志书的方式记述学校发展史,传承和弘扬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增进和凝聚师生价值认同,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签约仪式后,成都市地方志办志鉴工作处处长黄小华详细讲解了史志鉴编修知识,帮助与会者明确了编纂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教育年鉴》总编辑谢志道分享了编纂教育史志鉴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为参会学校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左华荣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学校编纂学校志鉴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需要领导重视、人员投入、经费保障、资源整合、业务指导。举办公益培训会和共建活动,目的是为全市学校搭建平台,分享经验,强化培训,推进学校志鉴工作全面开展。他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首批18所共建学校将有序完成志鉴成果。
“以史为鉴 望见未来”学校志鉴编修公益培训会是近年来全市首次举办大规模学校志鉴专题培训会,不仅为全市学校编修校志提供有力的业务指导,同时将带动更多学校重视编修志鉴,为推进全市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首批签约启动校史校志编撰的学校包括:
1.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二中
2.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
3.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4.成都市青白区江城厢学校
5.四川省成都市第五十二中学
6.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
7.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中学校
8.彭州市九尺中学
9.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
10.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
11.成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2.成都市石笋街小学
13.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
14.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校
15.成都市回民小学
16.大邑县潘家街小学
17.都江堰市李冰小学
18.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太阳集团tyc9728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